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三腳窩石村:景美人和產業興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慕旗 /文 趙博/攝錄   更新時間:2020-09-13 14:55   來源:彩練新聞

吉報頭條
重要新聞
國內新聞
國際新聞
圖片精選




綿綿青山腳下,河水蜿蜒流過,依山傍水坐落著靖宇縣景山鎮三腳窩石村。寬闊整潔的村路上,孩子們踩著滑板車風一樣從記者身邊滑過。路邊的樹上墜滿果子,花紅草綠,空氣芬芳。

就在五六年前,村中還是另外一番光景:貧窮如大石般壓在村民頭頂,村容破敗,衛生環境堪憂。全村89戶347人,耕地面積843畝,人均耕地不足2.5畝。除了種地,村里沒有任何產業項目支撐,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500元。

今年55歲的村民于殿龍,曾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患病,兩個女兒要上學,一家人的日子很艱難。為了增加收入,他扣了2棟大棚搞山野菜種植,又養了5頭鹿,但由于資金短缺,規模有限,并沒有獲得多少收益。

轉機是在2015年出現的。村里來了駐村工作隊,也帶來了國家的扶貧好政策。在駐村第一書記陳磊的鼓勵和幫助下,于殿龍有了信心,借錢擴大了山野菜種植規模,又買了10頭鹿。通過“以獎代補”政策 ,得到了近一萬元的補助款。

于殿龍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去年6棟大棚的山野菜我掙了將近4萬塊錢,養的鹿也發展到了36頭,賣鹿茸又收入了5萬塊錢,再加上4000多元的木耳分紅等,全年收入差不多有小10萬了?!?/p>

于殿龍種植的“廣東菜”

如今,于殿龍早已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他把自己掌握的種植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大家,目前已帶動4戶農戶種植山野菜。

梅花鹿、可繁育母牛等項目競相發展,平貝母、山野菜等項目欣欣向榮……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帶動下,三腳窩石村發展了多個產業項目,農戶增收途徑隨之增加,2017年退出貧困村序列。

“我們村通過以獎代投、因戶施策、光伏分紅、兜底保障等產業幫扶模式,累計實施‘因戶施策’貝母項目64戶129人,‘以獎代補’養牛等項目86戶、145人,平均每年為貧困戶增收5000元?!瘪v村第一書記陳磊告訴記者。

村里的日子欣欣向榮,多點開花的項目發展并沒有止步。三腳窩石村山上奇石林立,山腳下的那爾轟河水質清澈。村里瞄準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又謀劃起了旅游業。

“這是我們村新建的特色民宿,累計建筑面積129平方米,目前主體框架和裝修都完成了,預計10月份就能投入使用?!瘪v村第一書記陳磊指著一幢嶄新的建筑給記者介紹道。

本報記者采訪三腳窩石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磊

陳磊告訴記者,他們還計劃依托臨近村莊的那爾轟河發展水上漂流項目。

“借助旅游業的發展,村民們可以守著家門口就業,在民宿打工,或者在自己家搞采摘、餐飲、農特產品銷售等等,增加致富增收渠道?!标惱诟嬖V記者。

采訪接近尾聲,落日的余暉灑滿三腳窩石村。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屋舍儼然、寧靜美好的鄉村畫卷。貧困已逝,未來可期。明天,又是一個響晴的好天氣。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慕旗 /文 趙博/攝錄
編輯:馬萍
医生在办公室强要了护士,中年肉感老熟妇 日本熟妇,成人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