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干凈整潔是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是鄉愁得以安放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鄉村振興了,環境變好了,鄉村生活也越來越好了。要繼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好。吉林省長春市凈月高新區的友好村,曾經是家禽滿村跑、垃圾隨便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家家戶戶都是靠種植傳統農作物為生,收入微薄。為了讓友好村的鄉親們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當地政府和百姓一起,轉變發展思路,改變種植結構,探索出了一條別樣的致富路。
見到胡孝和時,他正在花海地里指導鄉親們摘花,最近幾天,因為花店里的鮮花賣得緊俏,需要花農們再送點貨過去。老胡的家在友好村,距離長春市區只有15公里,以前很多長春人都不知道這個小村莊的存在。全村548戶村民,平均每人2畝半的耕地,靠種玉米維持生計。老胡家里有兩個兒子,因為身體原因干不了重活,多年來一家人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如果遇上自然災害,一年到頭,老胡和鄉親們根本剩不下幾個錢。友好村被綠水青山環抱,離省會長春又很近,這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可以說是非常優越。守著金山銀山,可友好村始終沒有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兩年前,經過考察調研,凈月區政府決定利用村子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發展旅游業。
搞旅游,靠一片片的玉米地肯定不行。于是村里征求大家的意見,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把耕地都集中起來種植花卉。然而種玉米改成種鮮花,這種翻天覆地的大調整,讓不少村民難以接受。
種花當不了飯吃,即使種成了收入從哪里來?村民們感覺這是政府給大家畫了一個“大餅”??吹酱蠹矣蓄檻],凈月區政府決定和村民們直接簽訂9年的土地租賃合同,專項劃撥租賃資金,每年每公頃土地租金11300元,9年的租金一次性付清。
土地的租金超過了種糧收入,這也就解決了村民們的后顧之憂。隨后,凈月區政府引進市里的專業花卉種植公司合作,打造花海的工作很快開始了。四百多村民被雇來種花,每人每月能領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
盛夏時節,由友好村村民親手種下的百日草、波斯菊、醉蝶花等20多種花卉盛開在友好村300多公頃的土地上,連片的鮮花形成了層次感分明的花海,前來觀光的游客最多一天達到了1萬人次。有了人氣,大家伙兒又搞起了以鮮花為原料的特色產業。村里組織大家學習花卉拓染、精油產品制作等技術,現場制作直接售賣。
十分鐘后,這樣的一塊香薰蠟片就制成了,售價在20-80元不等。在這里,衣服經過純天然手工植物拓染后,立馬呈現出了另一種效果,很多游客爭相購買。
如今的友好村實現了鄉村變景區、農舍變民宿、田園變公園的轉身。村莊變美了,大家的日子也舒坦了。目前,村里正在修建各種游樂設施,準備讓更多的鄉親們參與到餐飲、民宿的發展中。守著花園似的家鄉,老百姓真正明白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