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南湖公園的冰燈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賞。 本報記者 韓玉紅 攝
元宵節里鬧花燈是中國百姓的傳統習俗。 本報記者 韓玉紅 攝
各種各樣的彩燈把節日裝點得五彩斑斕,也寄托著人們對新一年最美好的期盼。 本報記者 吳茗 攝
正月十五鬧新春,紅紅火火過大年。春節過后,緊跟著的一個年味兒十足的節日,就是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當月光灑向大地,趁著天初暖,日初長,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忙里忙外,喜氣洋洋,人們聚在一起看花燈、賞明月、猜燈謎、再咬一口甜糯的元宵或湯圓,在歡喜甜蜜中出發,奔向新一年……
正月十五的浪漫記憶
春節剛過,元宵節又踏春而來,仿佛只有正月十五鬧完元宵,這年才算真正過完。
今年春節檔正在熱播的年代劇《人世間》,勾起了一代人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回憶,那些兒時的場景還記憶猶新,歷歷在目。說起那時的元宵節,58歲的譚義芹滔滔不絕。
“那時候不像現在,超市里一年四季都有湯圓,想吃隨時可吃到。那時候湯圓只有在元宵節有賣,一年只能吃到這一次,那軟糯香甜的味道能讓人回味一整年,期待著下一個元宵節?!?/p>
譚義芹是位“老長春”。她說,那時候沒有超市,每當元宵節臨近,長春的幾家飯店就開始制作元宵了。最受春城人民歡迎的當屬長春飯店的元宵。節前幾天,位于重慶路上的長春飯店門前,天天排長隊,從早排到晚,由于供不應求,所以每人限購兩袋,不少人就反復地排隊,只為能多買幾袋。
湯圓煮著吃,元宵炸著吃。每家好幾個孩子,也是要查著數,不偏不向,每人定量。
“那時候就想,這是世界上最香甜的東西,什么時候能敞開吃個夠就好了。以至于現在我也喜歡吃湯圓,經常買上兩袋?,F在超市里口味太多了,黑芝麻、花生、五仁、豆沙,還有了水果口味的,元宵節來了,我每樣都要買一袋,吃個全,吃個團圓,真是太幸福了?!?/p>
今年,跟著抖音上的教程,譚大媽給孫子制作了兩個“魚”燈籠,祖孫兩人忙活了一天,別提有多高興了。小孫子蹦蹦跳跳提著燈籠到處炫耀,將媽媽給買的塑料燈籠丟在了一旁。
譚奶奶對孫子講:“小時候,我爸爸就用玻璃片給我粘過一個燈籠,身邊的小伙伴別提有多羨慕了。那時候燈籠里面放的是蠟燭,不敢快跑,怕蠟燭被風吹滅,不像現在用的是Led燈,又亮又安全?!?/p>
自己包湯圓,節日味更濃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元宵和湯圓也在花樣翻新,每年都有新口味、新款式,但是也有不少廚藝達人不滿足于去超市買現成的,開始研究自制元宵和湯圓,許佳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名“90后”,許佳熱衷于下廚,尤其喜愛嘗試做甜品,家里各種設備一應俱全。今年元宵節,她早早就開始準備,在網上看了很多教程,采購好所需要的原材料,準備自己包一些湯圓和親戚朋友分享?!拔沂乔耙魂嚐o意中在網上看到了包湯圓的教程視頻,發現好像不那么難,所以就想自己試試。我初步準備包黑芝麻餡的,這個比較簡單而且我們全家都愛吃?!?/p>
黑芝麻研磨成粉,加糖和椰子油揉成團冷凍,糯米粉加入沸水和油揉成光滑面團,分成大小均勻的面團放入黑芝麻餡包圓……由于是第一次包湯圓,許佳每一個步驟都小心翼翼,反復查看教程,每個餡料、面團都要用廚房秤稱重,確保大小一致。在心靈手巧的許佳手中,普通的原材料很快就變成一個個白白胖胖的湯圓,整齊擺放在盤中,惹人喜愛。
忙碌了幾個小時,許佳的湯圓大功告成,她煮了幾個嘗嘗味道?!坝幸粋€煮破了,黑芝麻餡漏出來了,可能是我沒包嚴實,其他的都沒有破,味道非常棒!”品嘗之后,她又把剩下的湯圓重新“加固”了一下,確保外皮的收口沒有縫隙。
自制湯圓雖然辛苦,但是許佳成就感滿滿。她告訴記者,為了讓家人吃得健康,她還特意減少了白砂糖的量,并且把豬油換成了椰子油?!拔覌寢尯屠牙烟貏e愛吃湯圓,但是外邊買的湯圓都很甜,不敢讓她們多吃,這次我想著自己包湯圓,那就既要好吃又要健康?!?/p>
對于許佳來說,元宵節總是有著特殊的意義?!靶r候我特別喜歡過元宵節,因為只有那個時候爸爸媽媽才買甜甜的元宵,小孩子都很愛吃甜食,但是以前家里條件不好,很少能吃到,所以,元宵節對于我來說可能比過年都有盼頭?!痹S佳笑著說,“以前都是爸媽給我買元宵,今年變成我給他們包,看著他們吃得開心我也覺得很有意義。而且我想再試試做水晶湯圓、卡通湯圓、星空湯圓和北方傳統的元宵,還有最近特別火的冬奧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湯圓,希望我能成功,也希望我包的湯圓能給親朋好友增添一分節日的喜慶!”
正月十五鬧花燈
燈,是元宵節不變的主題,打燈籠、鬧花燈、看燈展的習俗至今流傳。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花,花燈紅,雪打花燈好年景?!覀冃r候就是唱著這首歌謠、打著燈籠過正月十五的?!苯衲?3歲、家住前郭縣的劉曉輝覺得,過完正月十五,才算過完了這個年,所以元宵節得端端正正地對待,炸元宵、煮湯圓、打燈籠、看花燈都要有,尤其是這個“燈”,是元宵節最重要的一環,絕不可少。
“我記憶里的元宵節,是和小伙伴成群結隊到街上看踩高蹺、扭秧歌、二人轉表演等傳統民俗節目;是全家人一起到體育場看焰火大會、花燈展、猜燈謎;是在別人羨慕的目光中提著我爸親手做的燈籠和朋友們笑鬧的……”劉曉輝說,小的時候,每年的元宵節,縣里都會在體育場舉辦花燈展和放煙花活動?!耙话阃砩?點多,花燈隊伍就會以鑼鼓聲開路,秧歌隊、腰鼓隊打頭走,規模宏大的花燈車船緊隨其后,然后是用五顏六色的綢布扎成的各個故事花燈隊伍,歷史故事、名著傳說、民間寓言等等都有,故事里的飛禽走獸、瓜果樹木都能做成燈,那些空中吊著的動物燈都是活動的,還能表演出龜兔賽跑、蝴蝶飛舞呢?!眲暂x笑著告訴記者,這是縣里最熱鬧的時刻,幾乎全縣的人都會來看,因為人太多了,大孩子們都被父母緊緊拽著手,小孩子則被大人舉在頭頂或者騎在脖子上看花燈和焰火。在她的記憶里,最美的元宵節回憶就是鼓樂聲中一個個霓虹閃爍的燈車和各種中國傳統文化故事花燈,她每次都會從元宵燈會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深邃與厚重。
“看完燈會,就是小伙伴們打燈籠逛街的時間了。大多數孩子都拿涂上花樣的罐頭瓶當燈籠,玻璃瓶一碰叮當響,聲音清脆,里邊的蠟燭也不容易被風吹滅,能玩好久,但是大家還是羨慕有棱有角、有圖畫的綢布花燈。我爸手巧,就照著市場上的綢布燈籠自己做,用高粱稈和做風箏剩下的竹條子扎骨架,拿涂上顏色、畫了生肖的宣紙糊面,再穿上線、固定好蠟燭,系塊蘿卜墜在底下做平衡。我和弟弟就在旁邊小心翼翼地幫忙,一會兒給倒個糨糊、一會兒給遞個鐵絲。做好了,就寶貝般地放炕上的箱子上,誰也不讓碰,就等著晚上全家看完燈會回來拿著和小伙伴們一起出去玩?!眲暂x笑著說,兒時她對正月十五的向往,不亞于對大年三十的期盼,那流光溢彩的鬧花燈、熱熱鬧鬧打燈籠的情景,只要想起便叫人心馳神往。如今雖然成家立業有了孩子,每天都忙于生計和家庭,但心中對花燈的喜愛依然如故。
“一個大飲料瓶、一根鐵絲、面巾紙、膠水、水彩筆、去了頭的拖把桿和一串小彩燈,這些是今年準備做花燈的材料?!眲暂x說,雖然市場上不乏會唱會動、有聲有色,還做成了各種時興動畫形象的電子燈籠,但她還是想帶著孩子親自動手做燈籠?!白罱W上有許多關于非遺魚燈的短視頻,有原汁原味但工序復雜的,也有只用塑料瓶就能制作的簡單版本的魚燈, 既漂亮又應景,孩子看了也眼饞。正好塑料瓶版本需要的材料家里都有,我們就做這個魚燈了?!眲暂x決定,元宵節要帶上這盞燈籠,帶著全家人走街串巷,逛商場、游公園,一起回味兒時的樂趣,品味生活的美好。
元宵節里的民俗新體驗
象征團團圓圓的元宵佳節,人們不僅享受著闔家團圓,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傳承著民俗,而且還能玩出不少新花樣。
安圖縣二道白河鎮奶頭山村被譽為“長白山下第一村”,這里的村民保留著朝鮮族傳統習俗,也為南來北往的游客提供了體驗朝鮮族民俗的機會。元宵節,朝鮮族村民會做香噴噴的五谷飯和打糕,舉行雪地篝火晚會,燃放煙花,一派熱鬧景象。吉林銘睿旅游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麗娜告訴記者:“正月十五,朝鮮族群眾會吃五谷飯,制作打糕。五谷飯寓意豐收年,打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很多游客在元宵節來到奶頭山村,也很喜歡體驗民俗,品嘗一下正宗的朝鮮族節日美食?!?/p>
不過現如今除了可以換上朝鮮族服裝,或者親手制作打糕、體驗民俗外,在奶頭山村里能玩的新花樣也更多了。在冰天雪地里涮一頓火鍋十分受歡迎。炭火鍋冒著熱氣,帳篷外就是皚皚白雪,不少到了奶頭山村的人都想試試這樣的“冰火兩重天”。
傳統佳節,換上一身復古服裝,玩一場“劇本殺”,又是一種怎樣的全新感受?在長春蓮花島影視休閑文化園里,大型實景互動探案戲劇《長春喜事》吸引了近百位市民,以年輕人居多,但也不乏幾位年齡偏長的。這種時下很受年輕人喜歡的新玩法,不僅僅是看戲,而且自己可以不同的角色融入其中,大家各自需要找線索、做任務,體驗新玩法。
與創新過節方式相比,傳統的賞花燈、冰燈活動仍然是很多人心目中元宵節必做的事。長春市南湖公園的冰雪燈光展雖然已經持續一個月有余,但元宵節賞燈的傳統仍然吸引很多市民。62歲的張良說:“我這代人,年輕的時候,一到正月十五晚上就要出去走一圈,叫‘走百病’。那時候能有個看冰燈的地方可不容易,人擠人,人挨人?,F在多好,全市不少公園都有燈展。過節就當是湊熱鬧,也一定要出來走走,看看燈,才有那個過節的味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