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長春振興發展率先突破新局面 ——精讀長春市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孟凡明 柳青   更新時間:2023-01-10 09:09   來源:吉林日報—大吉網

吉報頭條
重要新聞
國內新聞
國際新聞
圖片精選

砥礪奮進建新功,蓄勢揚帆啟新程。

1月9日,長春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長春市市長王子聯做政府工作報告。

精讀報告,內容豐富,舉措翔實,政策務實。寫滿了發展為了人民的誠意,寫滿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干勁兒。

回眸2022年

行穩致遠勇作為

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形勢和多重超預期挑戰,長春市新一屆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經受住了重大考驗。

加快推動經濟恢復——

以超常規力度出臺235項穩增長舉措,為120萬戶(次)市場主體減免緩退稅費347億元、補貼超過40億元。經濟增速在一季度斷崖式下降情況下,上半年實現止跌,三季度加速回升,四季度緩中有進。

穩住工業基本盤。長春市汽車產業集群晉升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金賽、皓月躋身百億級行列,捷翼汽車零部件成為東北估值最高獨角獸企業,禹衡光學、光華微電子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推動農業豐產增收。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新建高標準農田119萬畝,落實保護性耕作1090萬畝,克服洪澇災害,糧食產量達到248.5億斤。長春國家農高區揭牌成立。肉牛發展到145萬頭。新建棚室8085畝,長春市獲評國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優秀城市。

激發消費市場活力。舉辦春秋兩季房交會,實施進城農民和人才購房補貼政策,拉動商品房銷售109萬平方米。長春汽博會正常舉辦?!捌霦春城”推廣紅旗新能源車1.2萬輛。引進首店100家,開展500場促銷活動,發放4億元消費券,拉動銷售額186億元。長春市榮獲“2022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

積極培育發展動能——

扎實推進項目建設。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309個,奧迪PPE、比亞迪動力電池、卓誼疫苗等325個超10億元項目開工建設,富賽汽車電子等389個超億元項目竣工投產。19個項目獲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新引進華為區域總部等重大項目300個,引資額增長10%。

加強創新體系建設。長春國家自創區獲批。生物制品所建成東北唯一一家以企業為主體的P3實驗室,“吉林一號”衛星發射增至83顆??萍汲晒镜剞D化306項、增長215%。組建300億元長興基金,撬動社會資本100億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80戶,“專精特新”企業達1037戶。舉辦首屆人才節,留長大學生10.3萬人。長春市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躍升到第35位。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收官,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入選中國改革典型案例。政務服務平均審批時限壓縮至7.9天,“最多跑一次”占比達98.8%。城市綜合信用指數連續兩個月位居全國第五。為企業融資285.7億元。市場主體突破145萬戶、增長11.7%。

積極擴大開放合作。長春對外開放合作示范區掛牌,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長滿歐班列穩定運行,龍嘉機場航班和旅客恢復率居東北四市首位。汽開區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興隆綜保區進出口額增長266%,全市出口額增長29.1%。

全面提升城鄉品質——

強力推進交通治堵。完成88個主要堵點、175處微工程改造,打通20條斷頭路、卡脖路,建成9座立體過街設施,優化調整公交線路55條,新增路況引導屏265處,道路通行效率提高18%。西安橋改造、撫長高速人民大街出口改移完工,長雙快速路、都市圈環線一期竣工。

強化城市要素供給。扎實推進百億級電網提升工程,新建66千伏變電站8座。新改建地下管線311公里,完成燃氣改造40萬戶,新增供熱能力300蒸噸、清潔供暖面積2928萬平方米,建成6000萬立方米LNG應急調峰儲配站。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明顯提升。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諝赓|量優良天數達336天,新建擴建3座污水處理廠,16個國考斷面全部達標。建設綠水長廊108公里。長春市被確定為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整改市容問題1.1萬個,拆除違建15.7萬平方米。建設口袋公園100處。城市智能體25個應用場景投入運行。新建修繕農村公路2100公里,完成國土綠化53萬畝,農村改廁5.2萬戶,創建“千村示范”精品村202個。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著力保障基本民生。城鎮新增就業10.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0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快于經濟增速。連續第18年上調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新增家庭養老床位2500張。城鎮職工醫保實現市級統籌,醫療照護險覆蓋全市。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16.9%和26%。發放殘疾人補貼73.2萬人次。改造老舊小區284個、棚戶區5749戶,籌集保障性住房1.15萬套,確權未登記房屋469.6萬平方米。

健全完善公共服務。新增幼兒園46所,入園率達95%。新建義務教育學校6所。市傳染病醫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投入使用。開展3300場群眾文化活動,建設改造140套體育健身路徑。成功舉辦第三屆中俄冬季青少年運動會。長春市成為全國首批足球發展重點城市。

奮進2023年

銳意進取續華章

2023年,長春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省委“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按照市委十四屆四次全會部署,以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為引領,深入推進“六城聯動”“十大工程”“四個服務”,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開創長春振興發展率先突破新局面。

關鍵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動主導優勢產業集群發展。以國家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獲批為契機,全力支持一汽擴能增產。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奧迪PPE一期主體完工,比亞迪動力電池一期、一汽中車電驅項目建成投產,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國檢中心,奧迪PPE在長核心供應商超過150個,新能源汽車本地配套率達70%左右。幫助長客開拓市場,高鐵運維基地竣工,促進關鍵配套企業回歸,裝備制造業產值增長10%。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精做強。實施工業級CMOS、光電信息產業園、長智光谷等項目,加快“吉林一號”衛星組網,光電信息產業產值突破650億元。建設金賽、瑞宙、百克3大生產基地,安沃高新基因、吳太醫藥二期竣工,生物醫藥產業產值超過330億元。加快氫能產業研究院、國電投氫能產業園和加氫站建設,支持一汽生產公交、環衛等氫燃料電池車。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施一批5G網絡、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四新設施”,算力中心建成投用,數字化改造企業400家,打造智慧車間500個,引進抖音、360集團等頭部企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7.8%。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檔增效。引進一批國內優勢平臺企業,支持本地大型企業建設自營平臺、中小平臺企業加快成長。著力壯大現代物流、軟件信息、研發設計等行業,推進長春智慧法務區建設,生產性服務業占比超過50%,服務業集聚區達45個,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推進文化創意城建設,立足消夏、冰雪兩大品牌,全方位打造東部生態文旅帶、中部伊通河“水文化”高端消費區、西部商旅消費新亮點,旅游收入增長20%以上。

推動重點支柱產業健康發展。出臺建筑業扶持政策,引導本地大型企業與央企聯合投標,鼓勵本地企業對外承包工程,支持外埠企業本地化經營,建筑業產值增長4%以上。強化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健全政策性融資擔保、再擔保體系,常態化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建立市場主體放款“白名單”。積極申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新增上市企業3家。

關鍵詞:落實擴大內需戰略

著力刺激消費需求。培育長春國際汽車城全業態,新建汽車交易中心,完善后市場服務體系,放大汽博會帶動效應,擴大二手車出口,深入開展“旗E春城”行動,提高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出臺新的房地產促進政策,繼續實施進城農民、人才購房補貼以及“商轉公”等政策,建設房地產交易中心,持續舉辦房交會,商品房銷售面積突破550萬平方米。加快建設新興消費城,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冰雪經濟、夜經濟,打造特色街區30條,辦好電影節、航空展、農博會等100場展會。

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全年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1200個,產業項目超過50%,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900億元。深入謀劃推進15個投資超百億元項目,著力打造東北亞博覽中心、華潤綜合服務中心,加快建設旭陽中法智能產業園、肉牛融合示范等產業基地。圍繞產業鏈、供應鏈開展精準招商,引進重大項目不少于300個,引資額增長15%以上。抓好企業技改擴能,技改投資增長7%。

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健全民營企業政策直達機制,鼓勵指導民營企業參與城市重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引導商業銀行對資金周轉困難企業貸款給予續貸、展期。推動大型平臺降低中小商戶收費,幫助中小微企業提升網絡營銷能力。全社會廣伸援手,助力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恢復元氣、煥發活力。

關鍵詞:突出創新核心地位

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支持大企大所大校申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技術創新中心。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00戶,“專精特新”企業達1500戶,全社會R&D投入增長10%以上。加快建設環吉大“雙創”生態圈、北湖科創廣場,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園區”全鏈條孵化體系。

構筑高效率轉化體系。以市場需求和企業問題為導向,加強產學研合作,推行“揭榜掛帥”,圍繞汽車核心零部件、高速動車組、新材料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強化科技成果高效精準對接,建成科技大市場,創新成果轉化利益分享機制,發揮長興基金作用,撬動社會資本跟投,科技成果轉化500項以上,本地轉化率突破65%。

打造高品質人才生態。實施人才服務提升工程,打造人才創新港,升級人才大市場,籌建人才集團,建設青年人才城。抓好人才新政升級版落地,在引培留用上全面發力,推動生活保障、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知識產權收益等政策快享見效。留長大學生10萬人以上。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即來即辦”事項超過40%,工程建設杜絕“隱形預審”,惠企利民政策擴大“免申即享”范圍。新增市場主體20萬戶。實施數字政府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政策一網通查、服務一網通辦。

縱深推進改革。強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資本布局,拓展經營業態。加快開發區改革,明晰主業、強化招商、完善體制。抓好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城建市級管理權限下放。

擴大對外開放。全面提升中韓示范區、臨空經濟示范區等開放引領功能。推進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利用海外倉擴大優勢產品出口,服務產業配套。興隆綜保區進出口額突破85億元,跨境電商成交額超過5億元。辦好中德汽車大會等活動,擴大與日韓、歐美經貿交流。務實推進津長、長杭及與省內市州合作。進出口總額增長3%左右。

關鍵詞:加強城市建設管理

強化都市圈互聯互通。積極推進長吉、長平一體化,完成長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快主城區與周邊縣(市)區同城化,推進交通路網延伸覆蓋。提速建設長榆、長太、長延高速,都市圈一小時環線二期完成70%工程量。謀劃都市圈半小時環線公路?,q阿公路石頭口門繞越線竣工。龍嘉機場三期開工。長遼通高鐵啟動前期。

提升城市暢通能力。深入開展交通治堵,實施紅旗街等5大商圈綜合整治,推進人民大街南延、南湖大路東延、北三環拓寬改造,打通15條斷頭路、卡脖路,建設5座立體停車場,新建改造公交專用道137公里,新辟優化公交線路40條。加快建設軌道交通三期,超前謀劃四期,實施世紀大街快速路等工程,完善城市“雙快”交通體系。

優化城市運行功能。新改建地下管線200公里以上。第六凈水廠調試通水。完成燃氣“閥管灶”改造50萬戶。新建充電樁3000個,建設改造換電站30座。清潔供暖面積達到1.1億平方米。大中修道路17條,實施自由大路精品化提升。啟動大型農貿市場遷建改造項目。建設城市運行服務平臺,城市智能體應用場景達到40個。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實施424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力爭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330天。加快實施水系連通工程,爭創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市。開展第二輪50萬畝國土綠化行動,新建改造口袋公園50個。深化“無廢城市”試點,新北電廠二期開工,循環經濟產業開發區一期建成。

關鍵詞: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開展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工程化試點建設,落實保護性耕作1103萬畝,綜合農機化率超過95%,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2500萬畝?;鞠嘏考Z。大力改造農村溝渠。長春國家農高區基礎設施、科研合作、種業振興、產業項目實現更大突破。新建棚室7500畝以上,提高城市肉蛋菜自給保障能力。

壯大現代農業產業。培育“十大產業鏈”,新引進億元以上農業項目30個,打造名優農產品品牌30個,支持皓月、九三等企業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實現700億元。全力推進300萬頭肉牛工程,肉牛達到165萬頭。著力發展休閑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

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新建修繕農村公路3100公里,農村改廁1.38萬個,打造“美麗鄉村”示范帶6條、示范鎮20個。每個縣建設1處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新能源鄉村振興工程。

關鍵詞:切實保障改善民生

全力穩定和擴大就業。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開展春節期間外省留工人員補助關愛行動。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創業帶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5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

切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舉措,強化醫療設備、物資、空間、人力資源準備,務實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疾病群體防控,加強疫苗接種,保健康、防重癥。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h域醫療共同體實現全覆蓋。

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新建一批標準化公辦幼兒園。新增義務教育學校4所、公辦優質學位6000個。落實“雙減”政策。實施“強師計劃”。中職院校辦學條件達標率80%。推動市屬高校專升本。

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落實新業態從業者參保政策,擴大社保覆蓋面,提高城鄉困難群眾救助標準,落實社會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完善15分鐘養老服務圈。改造老舊小區160個、棚戶區5000戶以上,籌集保障性住房1萬套。

加快推動文體事業發展。實施偽滿皇宮等文物保護建筑修繕工程。增加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打造長影周末音樂會等一批精品活動。加快建設香灣體育公園。辦好第一屆市運會、長春馬拉松賽。

關鍵詞:統籌發展與安全

守住安全生產底線。聚焦供電、燃氣、交通、消防、電焊、違建等領域,強化源頭治理,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強網格化管理,夯實“四方”主體責任。從嚴抓好食藥品、特種設備質量監管。增強自然災害防御救援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抓好社會治理創新。加快社會治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市長公開電話、“互聯網+督查”等作用,提升矛盾糾紛化解質效。

關鍵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強化政治建設。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化法治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確??茖W決策,提高政府效率和公信力。加強依法行政,深化政務公開,建設法治政府。強化作風建設。持續推進四個服務,突出問題導向,堅持一線工作法。健全激勵和保護機制,讓廣大干部愿作為、敢作為、善作為。強化廉政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持之以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永葆為民務實清廉本色。


作者:孟凡明 柳青
編輯:馬萍
医生在办公室强要了护士,中年肉感老熟妇 日本熟妇,成人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