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用法治“利劍”守護個人信息安全

  更新時間:2023-03-17 19:44   來源:央廣網

吉報頭條
重要新聞
國內新聞
國際新聞
圖片精選

3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總結了我國在保障個人信息權益、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等多個方面的努力與成就。在保障個人信息權益方面,白皮書指出,通過專項治理,侵害用戶個人信息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力遏制,個人信息保護意識顯著增強,個人信息保護合規水平明顯提升,全社會尊重和保護個人信息權益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過去二十年,互聯網深刻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從不同的方面為人們賦能,購物、通信、就餐、出行……影響維度無所不包,連接能力無遠弗屆。

互聯網賦予我們便利,也不斷滋生新的問題:小到個人隱私、信息繭房,大到知識產權、國家安全,都一直是網絡時代的治理難題。尤其是個人信息保護,與每個互聯網原住民息息相關,已成當下互聯網治理的必答題。

由于互聯網平臺極其充分多元,大多數人不可能只在一個平臺、一個軟件上留下信息,而這些信息往往是相互連接、彼此認證的,這放大了個人隱私泄露的可能性。同時,由于互聯網的群體效應,即便發生了隱私泄露事件,追責起來也面臨重重困難。

訴諸法律,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為保護個人信息,我國一直在加強網絡法治建設。多年來,為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我國先后通過民法、刑法和專門立法,構建個人信息權益全鏈條保護的法律屏障。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典,在前期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對民事領域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作了系統規定。2021年,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細化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原則和個人信息處理規則,設置嚴格的法律責任,個人信息保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隨著法律體系的逐步健全,一系列侵害個人信息安全的案件得以依法懲治:山東臨沂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幾名犯罪嫌疑人最終被繩之以法;杭州取快遞女子被造謠出軌案,兩名造謠者被刑事立案并判刑;德陽女醫生不堪網絡暴力自殺,3人因侮辱罪獲刑……

法律昭昭,不讓好人受冤,不讓惡人作歹。在不斷完善的法律體系下,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防火墻正在夯實,尊重和保護個人信息權益的風氣正在形成。法律是治國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我們要充分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自覺做到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更需要網民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懂法、守法、提升自我修養,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編輯:馬萍
医生在办公室强要了护士,中年肉感老熟妇 日本熟妇,成人午夜视频